时间: 2025-04-25 00:2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20:43
词汇“申祸无良”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表达。
“申祸无良”字面意思是指申诉灾祸,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同情或帮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遭遇不幸或困难时,不仅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反而遭到了冷漠或不公正的对待。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绘社会的不公或人性的冷漠。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它来表达自己在困境中感受到的孤立无援。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正义和同情的缺失。
“申祸无良”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正义和同情的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特定情感和情境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同情和正义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申祸无良”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这些准则的期待和失望。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伤和失望。它让人联想到在困境中孤立无援的情景,以及社会冷漠和不公的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在遭遇不公或困难时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在职场中遭遇不公正对待时,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描述自己的处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独对孤灯,申祸无良,心事谁同?”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的身影在寒风中颤抖,或是寂静的夜晚中孤独的叹息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找到,如英语中的“cry for help in vain”或“no one to turn to”。
“申祸无良”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
1.
【申】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同本义;约束。
【引证】
《说文》-申,束身也。 、 《淮南子·原道》。注:“束也。”-约车申辕。 、 《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畏忌自申。 、 《汉书·元帝纪》-勒兵申教令。 、 《礼记·杂记》-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 曹植《洛神赋》-申体防以自持。
【组词】
申束
2.
【祸】
(形声。从示,楇(kuā)声。本义:灾祸,祸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禍,害也。神不福也。 、 《周礼·掌客》-禍灾杀礼。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禍兮福所倚。 、 《荀子·天论》-逆其类者谓之禍。 、 《论衡·累害》-来不由我,古谓之祸。 、 《韩非子·大体》-鱼无失水之祸。 、 《韩非子·十过》-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 《战国策·赵策》-近者祸及身。 、 《淮南子·人间训》-不能为祸。 、 明·魏禧《大铁椎传》-祸且及汝。 、 《资治通鉴》-祸至无日。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文人画士之祸。 、 《广东军务记》-祸及枯骨。
【组词】
祸基、 祸不旋踵、 祸至无日、 祸中有福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良】
(形声。本义:善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良,善也。 、 《诗·邶风·日月》-德音无良。 、 《诗·鄘风·鹑之奔奔》-人之无良。 、 诸葛亮《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
【组词】
天良、 驯良、 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