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8:44
词汇“山半”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语境下的用语。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山半”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山的中部或半山腰的位置。它可能用来描述某个地点位于山体的中间部分,而不是山顶或山脚。
由于“山半”不是一个标准汉语词汇,它的使用可能局限于某些地区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或描绘特定的场景。
由于“山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为人所熟知。它可能是由“山”和“半”两个字组合而成的,用来描述山体的位置。
在某些山区文化中,“山半”可能有着特殊的意义,比如某些传统*俗或**活动可能与山半的位置有关。
“山半”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
由于“山半”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山半”来描绘一个幽静的场景:
山半的晨曦,
*雾轻绕,
鸟鸣声声,
心随风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半位置的风景画,清晨的阳光透过*雾,鸟鸣声在山谷中回荡。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山半”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山体的位置。
“山半”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可能受到特定语境的限制。在学*和使用语言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然而,由于其不常见,日常交流中可能并不需要特别关注这个词汇。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半,物中分也。 、 《汉书·高帝纪上》-今汉有天下太半。 、 《汉书·项籍传》-士卒食半。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 《聊斋志异·狼三则》-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组词】
太半、 半日;半工;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