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6:35
词汇“崄巘”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和文言文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崄巘”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崄巘”读作“xiǎn yǎn”,字面意思是指山势险峻、崎岖不平的样子。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山峰或山路的险峻难行。
在文学作品中,“崄巘”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险峻,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里的“凌绝顶”即可以联想到“崄巘”的意境。
“崄巘”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意义在演变过程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其生僻性,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山往往象征着崇高和坚韧,而“崄巘”则强化了这种象征意义,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挑战的勇气。
“崄巘”一词给人以壮丽、险峻的视觉联想,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探险和挑战的情感反应,激发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在日常生活中,“崄巘”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自然景观、户外探险或历史古迹时,可能会间接涉及。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运用“崄巘”来描绘山川的壮丽:
崄巘峰峦立,云深不知处。
攀登虽险阻,心志自高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峰险峻、云雾缭绕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昂或神秘的旋律,以增强“崄巘”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类似的意境,如英语中的“steep and rugged”或“precipitous”。
“崄巘”作为一个描绘自然景观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词汇量,提升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