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0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00:07
“山口”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字面意思是“山与山之间的狭窄通道”。它通常指的是两座山之间的低洼地带,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也可能是人工开辟的通道。
“山口”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为“山”+“口”,直译为山的开口或通道。在历史上,这个词汇的使用并没有太大变化,主要用于描述地理特征。
在**文化中,山口常常与历史上的军事行动或商贸路线相关联。例如,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有许多重要的山口,如嘉峪关等。
“山口”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挑战、冒险和未知的旅程。它也可能唤起对自然美景的敬畏感。
在旅行中,我曾经过一个偏远的山口,那里的风景壮丽,但也充满了挑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山口”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口”:
穿越那座山口, 风带来了远方的呼唤, 每一块石头, 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想象一下,站在一个宽阔的山口,可以看到连绵的山脉和蓝天,听到风穿过山谷的声音,这种视觉和听觉的体验是震撼人心的。
在英语中,“山口”可以对应为“mountain pass”,在日语中为“峠”(とうげ),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代相似的地理概念。
通过对“山口”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概念,也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度。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