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3:30
词汇“悖恶”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悖恶”由两个字组成:“悖”和“恶”。
结合起来,“悖恶”可以理解为违背道德或常规的恶劣行为或状态。
由于“悖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极端的恶行或道德败坏的状态。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悖”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违背、违反。“恶”字同样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恶劣、不好。这两个字的结合形成了“悖恶”,但其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在语言中的演变和变化不大。
在**传统文化中,道德和正义一直被强调,因此“悖恶”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批判那些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悖恶”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负面情感,如厌恶、愤怒或恐惧。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极端的恶行或道德败坏的个体。
由于“悖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悖恶”用于描述一个极端邪恶的角色或**,以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冲突感。
结合图片,可能会联想到黑暗、阴森的场景;结合音乐,可能会联想到低沉、压抑的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悖恶”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diabolic”或“wicked”。
“悖恶”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能够准确地描述违背道德的极端恶劣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1.
【悖】
(形声。从心,孛(bèi)声。本义:违反,违背)。
同本义。
【引证】
《荀子·正名》。注:“违也。”-悖其所辞。 、 《礼记·月令》。注:“犹逆也。”-毋悖于时。 、 《韩非子·定法》-故新相反,前后相悖。
【组词】
悖言、 悖暴、 并行不悖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