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3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39:22
手笔这个词在中文里有多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手笔”一词源于古代对书写工具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指代书写或绘画的技巧和风格,进而引申为形容人的行为或作品的大气和有分量。
在**文化中,书法和绘画被视为高雅艺术,因此“手笔”这个词也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评价的意味。在社会交往中,形容某人“手笔大”也常带有对其慷慨或大方的赞赏。
“手笔”这个词给人一种专业、高雅和大气的感觉。在情感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精美的书法作品或宏大的艺术创作,激发对艺术和美的欣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手笔”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项目上的大投入或某次活动的规模,如“这次的慈善晚宴,主办方真是下了大手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诗篇,如挥洒的手笔,绘出心灵的深邃与辽阔。”
视觉上,“手笔”可能让人联想到书法家的笔触在纸上舞动,形成美丽的文字;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象到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sterpiece”或“style”,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作品的完成度和个人风格,而不像“手笔”那样同时包含技巧和行为的双重含义。
通过对“手笔”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词汇,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理解。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