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1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10:33
塔格架间歇泉:这是一个地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即地下的热水在压力作用下周期性地喷出地表,形成喷泉。这种喷泉的特点是喷发和休止交替进行,因此被称为“间歇泉”。
在文学中,间歇泉可能被用来象征生命的循环、时间的流逝或自然的神秘力量。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像间歇泉一样”来形容某人情绪或行为的周期性变化。在专业领域,地质学家和旅游规划者会详细研究间歇泉的地质结构和旅游价值。
同义词:喷泉、温泉、沸泉 反义词:静水、死水、干涸
“间歇泉”一词源自冰岛语“geysir”,原意为“喷发”。随着地质学的发展,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描述世界各地的类似自然现象。
在某些文化中,间歇泉被视为神圣的或具有治疗功效的地方。例如,冰岛的“大间歇泉”(Geysir)就是世界著名的间歇泉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朝圣者。
间歇泉给我的联想是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节奏。它让我感受到地球内部的活力和时间的循环。
在我的一次旅行中,我有幸目睹了一个间歇泉的喷发,那壮观的景象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塔格架间歇泉,喷涌着大地的秘密,每一次喷发,都是时间的低语。”
想象一下,一个间歇泉在喷发时,蒸汽和热水冲天而起,伴随着轰鸣声,这是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不同文化中,间歇泉可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冰岛,间歇泉与神话和传说紧密相连,而在日本,温泉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地热现象,但更多地与健康和放松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塔格架间歇泉”的学习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地理知识,也启发了我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尊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术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并增强我的文化素养。
1.
【塔】
(形声。从土,荅(dá)声。本义:佛塔,亦作“浮屠”)。
同本义。晋、宋译经时始造“塔”字。塔为形高而顶尖的佛教建筑物,多为五层七级,也有高至十三级的,初为藏佛骨(舍利子)的地方,后世也藏经于其中,俗称宝塔。
【引证】
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组词】
塔庙、 塔院、 塔铃、 塔头、 宝塔;佛塔
2. 【格】
3.
【架】
(形声。从木,加声。本义:棚架)。
同本义。
【引证】
《齐民要术·种桃》-葡萄,蔓延性缘,不能自举,作架以承之。
4.
【间】
(会意。古写作“閒”,“间”是后起字。金文,从门,从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jiàn) 本义:门缝)。
同本义。泛指缝隙;空隙。
【引证】
《说文》-閒,隙也。从門,中见月。会意。 、 《墨子经》-有閒中也。又,閒不及旁也。 、 《孟子》-其閒不能以寸。 、 、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 、 、 宋·文天祥《 后序》-得间奔真州。
【组词】
间出、 间缺、 间蹊、 间径
5.
【歇】
(形声。从欠。曷(hé)声。歇息与出气有关,故从“欠”。本义:休息)。
同本义(侧重于放松身体的紧张状态以消除疲劳)。
【引证】
《说文》-歇,息也。 、 唐·白居易《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红楼梦》-彼时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环们皆出去自便,满屋内静悄悄的。
【组词】
歇泊、 歇子、 歇午、 歇夏、 歇晚、 歇热
6.
【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泉,人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字亦作洤。 、 《诗·小雅·小旻》-如彼泉流。 、 《诗·大雅·召旻》。传:“泉水从中以益者也。”-泉之竭矣。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泉涓涓而始流。 、 宋·欧阳修《醉翁事记》-酿泉为酒。 、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泉而茗者。 、 明·顾炎武《复庵记》-有泉可汲。
【组词】
温泉;矿泉;清泉;泉根、 泉脉、 泉涌、 泉鱼、 泉绅、 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