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1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16:48
“孤旅”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单独的旅行,通常指一个人独自进行的旅行。它传达了一种孤独、独立和探索的感觉。
在文学中,“孤旅”常用来描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如《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家族的孤独旅程。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独自去旅行的经历。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用来探讨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独感和自我发现的过程。
同义词:独行、单飞、独旅 反义词:结伴、同行、群游
同义词中,“独行”强调独自行动,“单飞”常用于形容独自承担任务或离开团队,“独旅”则更侧重于旅行的孤独感。反义词则强调与他人一起行动或旅行的社交性质。
“孤旅”由“孤”和“旅”两个字组成。“孤”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单独、孤独。“旅”字则指旅行、旅程。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描述单独旅行的词汇。
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孤旅”被赋予了更多的积极意义,如自我发现、独立思考等。在一些文化中,孤旅还被视为一种勇气和自我挑战的象征。
“孤旅”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深沉和内省的。它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天地、孤独的背影和内心的探索。这种联想可以激发人们对自我认识和成长的思考。
个人经历中,我曾经在一次孤旅中,独自穿越了几个城市,那次经历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增强了我的独立能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孤旅的路上,我与星辰对话,与风共舞,找到了失落的自我。”
视觉上,“孤旅”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背影在广阔的风景中行走。听觉上,可能是风声、脚步声和内心的独白。
在英语中,“solitary journey”或“solo travel”可以对应“孤旅”。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孤独旅行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
“孤旅”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旅行的方式,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独感和自我探索的需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旅】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引证】
《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 庾信《哀江南赋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 、 《孙子·谋攻》-全旅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