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7:54
“手泽尚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手上的汗水或油脂等痕迹仍然存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物被某人长时间使用或触摸后,留下了那个人的痕迹或气息,多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物的怀念或珍视。
“手泽尚存”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物品使用痕迹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怀念和珍视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对物品的情感价值往往超越物质价值,因此“手泽尚存”这个成语在表达对物品的情感依恋时尤为贴切。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温馨和怀旧的情感,让人联想到与亲人或重要人物共度的时光,以及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承载着个人或家族历史的重要物品,如祖传的家具、书籍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悠悠,手泽尚存,一页页翻过的,是时光的痕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张老旧的书桌,上面摆放着一些古旧的书籍和文具,手泽尚存的痕迹清晰可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翻书的声音或老式钟表的滴答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touch of someone's hand”或“the lingering presence”,但这些表达不如“手泽尚存”那样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手泽尚存”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物品表面痕迹的描述,更是对情感和记忆的深刻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情感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
先正司空与丈人为显交,撤悬之前五日,所赋诗寄友非他人也。今手泽尚存。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泽】
(形声。从水。睪(yì)声。本义::光泽,润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泽,光润也。 、 《礼记·曲礼》-共饭不泽手。 、 《礼记·少仪》-泽剑首。 、 《考工记·慌氏》-实诸泽器。 、 《荀子·礼论》-顺非而泽。 、 《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 、 《素问·经络论》-热多则淖泽。 、 《素问·玉机真藏论》-色沃不泽。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色泽莹润。 、 宋·沈括《梦溪笔谈》-根色鲜泽。 、 王安石《太古》-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
【组词】
泽雨、 泽器、 色泽
3.
【尚】
(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尚,曾也。 、 《诗·王风·免爰》-尚无为。
4.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