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18:14
减少:指数量、程度、规模等方面的降低或缩减。
“减少”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减”和“少”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减其赋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逐渐扩大。
在现代社会,“减少”常与环保、健康等议题相关,如减少碳排放、减少垃圾产生等,反映了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减少”可能带来负面情感,如损失、不足;但也可能带来正面情感,如健康改善、环境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通过减少社交媒体使用时间来提高工作效率,这一改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在诗歌中,“减少”可以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岁月如梭,减少的不仅是青春,
还有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梦想。
“减少”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和语境中。了解其基本含义、语境使用和情感联想,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的细微差别和灵活运用,对于提升语言能力至关重要。
1.
【减】
(形声。从水,咸声。本义:减少,由全体中去掉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减,渻也。 、 《广雅》-减,少也。 、 《管子·宙合》-减,尽也。 、 《韩诗·巧言》。传:“少也。”-谮始既减。 、 《左传·文公十七年》-克减侯宣多。 、 《汉书·元帝纪》-太仆减谷食。 、 清·张廷玉《明史》-为减舆从。 、 清·方苞《狱中杂记》-增减要语。 、 清·洪亮吉《治平篇》-今昔而减。 、 清·袁枚《祭妹文》-减一分则喜。
【组词】
减算、 减膳、 减了口里的
2.
【少】
(会意。小篆从小,丿(piě)声。本义:不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少,不多也。 、 《太玄·玄衡》-少,微也。 、 《易·略例》-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 《仪礼·乡射礼》-宾少进。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则至者少。 、 《韩非子·五蠹》-人民少而财有余。
【组词】
少一时、 少可、 少冗、 少甚么、 少才、 少年、 少好、 少言寡语、 少说、 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