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43
词汇“文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文舆”由两个汉字组成:“文”通常指文化、文学、文字等,而“舆”则有车辆、轿子或承载的意思。结合起来,“文舆”可以理解为承载文化的工具或媒介,可能指的是书籍、文学作品、文化传播的载体等。
由于“文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比喻文化的传承或文学的传播。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研究或文学讨论中。
同义词:文化载体、文学媒介、知识传播工具 反义词:由于“文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找到确切的反义词可能较为困难,但可以考虑“障碍”或“隔阂”等词汇,它们可能与文化传播的阻碍相关。
“文舆”的词源可能来源于古代对文化传播工具的比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因此在语言中的变化不大。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文舆”可能被用来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或文学的社会功能。例如,在强调文化传承和文学价值的讨论中,这个词汇可能被引用。
对于我个人而言,“文舆”可能带来一种文化厚重感和历史传承的联想,它让我想到那些承载着人类智慧和情感的书籍和文学作品。
在我的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文舆”这个词汇,但它提醒我在阅读和写作时要珍惜那些传递知识和情感的媒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文舆载道,书卷传情,字字珠玑,句句心声。”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本书或一卷古老的文献,它们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承载着历史的重量。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首悠扬的古典音乐,伴随着书页翻动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文舆”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会强调文化或知识的传递媒介。
“文舆”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思考文化传播和文学价值的角度。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重视那些承载知识和文化的媒介,并在我的创作中尝试使用这样的词汇来丰富我的表达。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舆】
(形声。从车,舁(yú)声。本义:车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车中受物之处。-舆,车舆也。 、 《考工记》-舆人为车。 、 《潜夫论》-木材…曲者宜为轮,直者宜为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