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5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50:59
平安醮(píng ān jiào)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道教仪式中,指的是为了祈求地方平安、消除灾难而举行的法事。"醮"字在道教中指的是一种祭祀仪式,而"平安"则表达了祈求安宁的愿望。
在文学作品中,"平安醮"可能被用来描绘一种传统的*活动,强调社区的团结和对神灵的依赖。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讨论传统俗或活动的场合。在专业领域,如学、民俗学中,"平安醮"是一个研究对象,用以探讨道教文化及其社会功能。
"平安醮"一词源自道教传统,"醮"字最早见于《周礼》,原指祭祀天地的仪式。随着道教的发展,"醮"逐渐特指道教的祭祀活动。"平安"则是对这种仪式目的的描述,强调祈求安宁。
在传统文化中,平安醮是一种重要的社区活动,它不仅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社会凝聚力的体现。通过共同参与平安醮,社区成员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秩序的尊重。
"平安醮"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仪式、神秘的道教文化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居住的社区或村庄有传统*俗,可能会参与或见证平安醮的举行,这是一种体验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好机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古老的村庄,夜幕低垂,
平安醮的烛光摇曳,
祈愿的声音,穿越时空,
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想象一下,夜幕下的村庄,烛光点点,道教法师身着法衣,手持法器,念诵经文,这样的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宁静和听觉上的神秘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仪式可能被称为不同的名称,如教的感恩节或印度的祭祀仪式,虽然形式和背景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对平安和福祉的渴望。
"平安醮"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在学*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理解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语言在表达和传递文化价值中的作用。
1.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2.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3.
【醮】
古冠、婚礼所行的一种简单仪式。尊者对卑者酌酒,卑者接受敬酒后饮尽,不需回敬。
【引证】
《说文》。按,酌而无酬酢曰醮。-醮,冠娶礼祭。 、 《仪礼·士冠礼》-若不醴则醮用酒。 、 《礼记·昏义》-父亲醮子而命之迎。
【组词】
醮辞、 醮醴、 醮酒、 醮影
祈祷神灵的祭礼,后专指道士、和尚为禳除灾祸所设的道场。
【引证】
《广雅》-醮,祭也。 、 宋玉《高唐赋》-醮诸神。 、 《汉书·郊祀志》-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 、 清·张廷玉《明史》-专意斋醮。
【组词】
醮坛、 醮谢、 醮器、 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