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0:04
姻母:指妻子的母亲,即岳母。在中文里,姻母是相对于“姻父”(岳父)而言的,用来指称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在文学作品中,姻母可能被描绘成一个复杂的角色,有时是支持者,有时是障碍。在口语中,姻母可能是一个亲切的称呼,也可能带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期待。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社会学,姻母可能被用来讨论家庭结构和亲属关系。
同义词:岳母、妻母 反义词:姻父、岳父
同义词“岳母”和“妻母”在日常使用中更为常见,而“姻母”则显得更为正式和书面化。反义词“姻父”和“岳父”则是指妻子的父亲。
“姻母”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姻”指婚姻关系,“母”指母亲。在古代,姻亲关系在社会和法律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姻母”这一词汇也承载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在**传统文化中,姻母与女婿之间的关系往往被赋予特定的期待和规范。例如,姻母可能会被期待在家庭中扮演指导和支持的角色。
对于许多人来说,姻母可能唤起温馨、关怀的情感,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期待。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因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而异。
个人经历中,姻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家庭成员,参与了许多家庭决策和生活**。例如,姻母可能在婚礼筹备、育儿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姻母的笑容如花绽放,温暖了我的心房。”
视觉上,姻母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如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听觉上,可能是姻母温柔的叮嘱声或是笑声。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mother-in-law”,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亲属称谓,但其社会角色和文化期待可能有所不同。
“姻母”这一词汇在中文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和文化含义,它不仅指代一个家庭成员,也反映了家庭关系和社会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一词汇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运用中文。
1.
【姻】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因,因亦声。本义:女婿家)。
同本义 。结亲的男家,指夫或夫之父。
【引证】
《说文》-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从因,因亦声。 、 《尔雅》-婿之父为姻。又,婿之党为姻兄弟。 、 《诗·小雅·我行其野》-不思旧姻。 、 《诗·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 、 《仪礼·士昏礼记》-某以得外昏姻。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壻父曰姻,两壻相谓曰亚。”-昏媾姻娅。 、 《左传·僖公五年》-皆弦姻也。
【组词】
姻母
2.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