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25
“周而复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它描述的是一种循环的现象,即事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原点,然后再次开始同样的循环过程。
在文学中,“周而复始”常用来描绘自然界的现象,如四季更替、潮汐涨落等。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重复行为,如工作周期的循环。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生态学等,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周期性现象或系统的循环特性。
同义词在表达上略有差异,但都强调了循环和重复的概念。反义词则强调了静止和不变的状态。
“周而复始”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周而复始,天之道也。”它源自古代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表达循环和重复的概念。
在**传统文化中,“周而复始”常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相联系,强调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和谐与平衡。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描述经济、生态等系统的周期性变化。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平静和接受,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自然和不可避免的循环过程。它让我联想到生命的循环、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秩序。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用“周而复始”来形容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例如,每周的工作日和周末的循环,每年的季节变化,都是周而复始的体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周而复始,春去秋来,花开花落。”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者时钟的指针不断旋转的画面。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声音,如潮汐的声音、鸟鸣声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cycle”或“recur”,它们也表达了循环和重复的概念,但在文化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周而复始”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理解和描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循环现象。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个词汇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应用。
精健日月,星辰度理,阴阳五行,周而复始。
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年年如此。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4.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引证】
《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始,女之初也。 、 《老子》。注:“始者,道本也。”-无名天地之始。 、 《易·恒》。虞注:“乾为始。”-始求深也。 、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 、 《礼记·昏义》。注:“犹根也。”-礼始于冠。 、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方苞《狱中杂记》-始缢即气绝。 、 蔡元培《图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组词】
始卒、 始室、 始基、 自始至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