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4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48:02
词汇“恺歌”是一个相对较少见的词汇,它的使用频率不高,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恺歌”进行分析:
“恺歌”字面意思是指欢乐的歌声或赞美的歌曲。其中,“恺”字有欢乐、和乐的意思,“歌”则是指歌曲或歌唱。
在文学作品中,“恺歌”可能用来形容庆祝或胜利时的欢乐歌声,表达一种喜庆和赞美的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书面化。在专业领域,如音乐学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提及“恺歌”来讨论特定的音乐作品或文学意象。
“恺歌”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大大减少。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中,可能会更频繁地出现。
在**传统文化中,“恺歌”可能与庆祝胜利、丰收或其他喜庆场合相关联,象征着和谐与欢乐。
“恺歌”给人一种积极向上、欢乐祥和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节日、庆典等欢乐场合。
由于“恺歌”的使用频率较低,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恺歌”来形容鸟儿的歌唱,如:“春风拂过,林间响起恺歌,鸟儿在枝头欢唱。”
想象一幅画面:阳光明媚的田野上,人们围坐在一起,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唱着恺歌,这种场景会给人带来温馨和欢乐的视觉与听觉体验。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恺歌”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joyful song”或“celebratory hymn”可以传达相似的情感和意义。
“恺歌”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增添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学*语言和文学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丰富性。
1.
【恺】
(形声。从心,豈声。本义:欢乐,和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豈,愷实同一字。-恺,乐也。 、 《庄子·天道》。又如:恺悌(和乐平易,平易近人。也作恺弟,岂弟);恺恻(和乐恻隐);恺豫(和乐)-中心物恺。
2.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歌,咏也。 、 《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 《易·离》-不鼓缶而歌。 、 《虞书》-歌永言。 、 《礼记·乐记》-歌咏其声也,长言也。 、 《诗·魏风·园有桃》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组词】
对歌、 高歌、 歌吹、 歌鼓、 歌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