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5:20
“出奇取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出乎意料的策略或方法取得胜利。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竞争或对抗中,通过不寻常的手段或策略,达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文学作品中,“出奇取胜”常用来描述战争、商业竞争或个人对抗中的策略。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任何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得成功的情境。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战略、市场营销等,这个词汇被用来强调创新和灵活性。
“出奇取胜”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兵法和战争策略,强调在战争中通过出其不意的策略取得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应用范围扩大到了其他领域,如商业、体育等。
在**文化中,“出奇取胜”体现了对智慧和策略的重视。这种思想在许多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如《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战役都是通过出奇制胜的策略取得胜利的。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智慧和策略的联想,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冒险和不确定性的情感反应。它鼓励人们思考非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运用“出奇取胜”的策略,通过提出一个新颖的解决方案,我们团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生活的棋盘上,我出奇取胜,用一颗不羁的心,跳出了常规的束缚。”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片寂静的战场上,一支小队悄然无声地绕到敌后,突然发起攻击,这就是“出奇取胜”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声和胜利的欢呼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catch someone off guard”或“outsmart the opponent”,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通过非常规手段取得优势的意思。
“出奇取胜”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启发我在面对问题时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更加重视策略和创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胜,大功何由可成!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奇】
(字源见奇(qí)。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引证】
《说文》-奇,一曰不耦。 、 《白虎通·嫁娶》-阳数奇。 、 《仪礼·乡射礼》-一算为奇。 、 《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 、 《资治通鉴》-每奇日,未尝不视朝。
【组词】
奇日、 奇左、 奇肱、 奇偏
3.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4.
【胜】
(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胜,任也。 、 《尔雅》-胜,克也。 、 《易·遯》。虞注:“能也。”-莫之胜说。 、 《诗·商颂·烈祖》。传:“任也。”-武王靡不胜。 、 《管子·入国》。注:“堪也。”-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 、 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唐·李朝威《柳毅传》-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
【组词】
不胜其苦、 胜任愉快、 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