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1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18:37
冷嘲热骂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冷淡、讽刺的言辞进行责骂或批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不直接、不激烈但充满讽刺和挖苦的批评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冷嘲热骂 常用于描绘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当一方对另一方的不满或批评需要通过间接且带有讽刺意味的方式表达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讽刺性对话。在专业领域,如政治评论或社会批评中,冷嘲热骂 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策略性的批评方式,即通过讽刺来揭示问题或弊端。
同义词:讽刺、挖苦、讥讽、嘲笑 反义词:赞美、表扬、鼓励、肯定
这些同义词在表达讽刺和批评的意味上相似,但冷嘲热骂 更强调一种冷淡和间接的批评方式。反义词则完全相反,表达的是正面的、积极的评价。
冷嘲热骂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表达方式的细腻区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批评方式的常用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直接的冲突和批评往往被视为不礼貌或不圆滑。因此,冷嘲热骂 这种方式在某些社交场合或政治环境中被认为是一种更为得体和策略性的表达不满的方式。
冷嘲热骂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直接的冲突和隐晦的敌意。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沟通方式,使得人们在表达不满时更倾向于使用间接和讽刺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同事之间的冷嘲热骂,这种沟通方式虽然避免了直接的冲突,但也增加了误解和紧张的可能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言辞如冬日寒风, 冷嘲热骂中藏着深深的刺。”
想象一个场景:两个人在咖啡馆里低声交谈,其中一人的脸上带着微笑,但言辞中充满了讽刺和挖苦,这种对比可以很好地体现冷嘲热骂 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arcastic criticism" 或 "backhanded compliment",这些表达也强调了讽刺和间接的批评方式,但在具体用法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冷嘲热骂 这个词汇在描述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情感和策略性沟通方面非常有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日常对话,还能提高语言表达的细腻度和策略性。
他一进一出要受学生们的冷嘲热骂,然而也不能不忍耐着装聋卖哑。
请不要理会他的~。
1.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2.
【嘲】
勾引。
【引证】
《金瓶梅》-妇人在家,别无事干,一日三餐吃了饭,打扮光鲜,只在门前帘儿下站着,常把眉目嘲人,双睛传意。
【组词】
嘲汉子的班头、 嘲惹
3.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4.
【骂】
(形声。从吅&X({xuān}),马声。吅,喧闹声。本义:用粗语或恶意的话侮辱人)。
同本义。
【引证】
《世说新语·方正》-对子骂父。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群怪聚骂。 、 《史记·魏公子列传》-窃骂侯生。
【组词】
斥骂、 咒骂、 笑骂、 辱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