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1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10:20
玉蜀黍:这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玉米,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原产于中美洲,后传入世界各地,成为全球广泛种植的作物之一。
玉蜀黍一词源自汉语,其中“玉”常用来形容美好、珍贵,“蜀黍”则是对玉米的古称。随着时间的推移,“玉蜀黍”逐渐被简化为“玉米”,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惯。
在*,玉蜀黍(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与许多传统节日和俗相关。例如,在农历新年期间,玉米制品常被用作祭祀和庆祝的食物。
玉蜀黍常带给人丰收、富饶和温馨的联想。在乡村生活中,玉米田是常见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满足感。
在个人生活中,玉蜀黍常出现在日常饮食中,如玉米粥、玉米面等。在农村地区,种植和收获玉米是许多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
诗歌:
金黄的玉蜀黍,在阳光下闪耀,
丰收的季节,喜悦在心间跳跃。
每一粒饱满的籽粒,都是大地的馈赠,
在农人的手中,化作生活的甘甜。
在不同语言中,玉米的称呼各异。例如,英语中称为“corn”,西班牙语中称为“maíz”。尽管名称不同,但玉米在全球范围内的种植和消费都非常广泛。
玉蜀黍(玉米)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通过对玉蜀黍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蜀】
(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蛾蝶类的幼虫 同: 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蜀,葵中蚕也。 、 《诗·东山》。传:“桑蚕也。”-蜎蜎者蜀。 、 《管子·水池》-欲小则化为蚕蠋。 、 《韩非子》-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
3.
【黍】
(形声。从禾,雨省声。本义:植物名。亦称“稷”、“糜子”)。
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引证】
《说文》。按,今北方谓之黄米。-黍,禾属而黏者也。 、 《礼记·月令》。注:“黍火谷。”-天子乃以雏尝黍。 、 《礼记·曲礼》-黍白芗合。 、 《诗·魏风·硕鼠》-无食我黍。 、 《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组词】
黍离、 黍酒、 黍醅、 黍月霍、 黍谷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