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5:13
“玉虚”一词在中文里通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更多出现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道教文化中。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玉质的虚空”或“玉石般的空灵”,其中“玉”常指美玉,象征纯洁和珍贵,“虚”则有空灵、虚无之意。
在文学作品中,“玉虚”常用来形容某种超脱世俗、纯净无瑕的境界或状态。在道教文化中,“玉虚”可能指代道教中的一个境界或地点,如“玉虚宫”是道教神话中元始天尊的居所。
“玉虚”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源自古代对玉石的崇拜和对虚无境界的追求。在道教文化中,这个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在**传统文化中,“玉”一直被视为吉祥、纯洁的象征,而“虚”则与道家的无为、虚静思想相关。因此,“玉虚”在道教和文学中常被用来表达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净化的理想状态。
“玉虚”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特定的文化交流或艺术创作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种高洁、超然的状态或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玉虚之境,心随云卷,梦与星辰共舞。”
视觉上,“玉虚”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片洁白无瑕的雪地或清澈见底的湖水。听觉上,可能是一种宁静无声,或是远处传来的悠扬琴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净土”、“天堂”等可以与之相呼应。
“玉虚”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意境,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提升文化素养。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虚】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 《尔雅》-河出昆仑虚。 、 《易·升》-虚邑。 、 《诗·傭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 《庄子·天运》-以游逍遥之虚。
【组词】
虚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