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3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34:18
“媚逸”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由两个字组成:“媚”和“逸”。
结合起来,“媚逸”可能指的是一种既讨好他人又保持一定自由或超脱的态度,或者是一种表面上讨好但实际上逃避责任或现实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媚逸”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物的行为或性格,如一个表面上迎合他人但实际上内心自由或超脱的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讨论或批评中。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描述某种特定的社交行为或心理状态。
“媚”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美好”,后引申为讨好、奉承。“逸”字最早见于《诗经》,原意为“逃”,后引申为自由、超脱。两个字的结合可能是后来文学创作中的新词,用以描述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或心理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媚”往往带有贬义,与“谄媚”、“阿谀”等词相近,而“逸”则常与文人墨客的超脱生活相联系。因此,“媚逸”可能在描述某些文人或艺术家的生活态度时有所体现,即在世俗中保持一定的超脱和自由。
“媚逸”这个词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复杂的感觉,既有对讨好行为的反感,又有对自由状态的向往。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在社会中游刃有余,既能适应环境又不失自我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一些人,他们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既讨好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行为可以用“媚逸”来形容。例如,在职场中,有些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形象,会在上级面前表现得既恭敬又不失独立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如风中柳,媚逸而不失坚韧,在世俗的波涛中保持着自己的姿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繁华的街头,面带微笑,眼神却透露出一种超脱和自由。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既有古典优雅又有现代自由感的曲子,如《梁祝》的现代改编版。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词汇来描述“媚逸”,但可以用一些短语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如“diplomatic yet detached”或“suave yet aloof”。
“媚逸”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复杂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的方式。在学这个词汇时,我意识到语言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以及它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提升。
1.
【媚】
(形声。从女,眉声。“眉”也有示意作用,表示以目媚人。本义:爱;喜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媚,说也。 、 《诗·大雅·思齐》。传:“爱也。”-思媚周姜。 、 《诗·大雅·下武》-媚兹一人。
【组词】
媚子、 媚好、 媚靥
2.
【逸】
(会意。从辵(chuò)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 《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随侯逸。 、 《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马逸不能止。 、 《国语·郑语》。注:“逸,亡也。”-取之以逸逃于褒。 、 《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 、 《北史》-见一赤兔,每搏辄逸。
【组词】
逸犯、 逸亡、 逸窜、 逸盗、 逸禽、 逸马、 逸匪、 逸飞、 逸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