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0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06:33
“化公为私”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将公共的、集体的财产或利益转变为个人的、私有的财产或利益。基本含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利用职权或其他手段,将原本属于公共资源或集体利益的部分非法占为己有。
在不同的语境下,“化公为私”的使用有所不同:
“化公为私”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官员廉洁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和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描述腐败和不正当行为的一个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化公为私”被视为一种严重的道德败坏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和“廉洁”相悖。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批评和警示那些滥用职权、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腐败、不公和道德沦丧。它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愤怒和不满,因为它触及了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核心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某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将公共资源占为己有的情况。这种行为不仅违法,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化公为私”融入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在光天化日之下,
有人化公为私,
将公正的天平,
倾斜于贪婪的一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官员在暗中转移公共资产的画面,或者一段描述这种行为的紧张音乐,都能增强对这个词汇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英语中,可能用“embezzle”或“misappropriate”来描述类似的行为。
“化公为私”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腐败问题,也提醒我们要保持廉洁自律,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和法律挑战。
舍二弟又说我弃了许多祖业,背地里化公为私,所瞒并不止这两项。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
1.
【化】
用掉、耗费。 同: 花
【组词】
化钱、 化工夫
2.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私】
(形声。从禾,厶(sī)声。本义:禾;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私者也。”-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