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7:49
匕首:一种短小、尖锐的刀具,通常具有双刃,用于刺击或切割。匕首的设计使其便于携带和隐藏,常用于自卫或作为武器。
“匕首”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说文解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匕首的设计和用途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形态和功能保持不变。
在许多文化中,匕首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中世纪欧洲,匕首是骑士装备的一部分,象征着荣誉和勇气。在现代社会,匕首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收藏品或装饰品。
匕首常常引起人们的警惕和不安,因为它与暴力和危险联系在一起。然而,对于收藏家和历史爱好者来说,匕首可能唤起对古代工艺和历史的兴趣。
在我的旅行中,我曾参观过一个武器博物馆,其中展出了各种古代匕首。这些匕首的精美工艺和历史背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
在夜的阴影下,匕首闪烁,
无声的威胁,潜伏在角落。
每一道寒光,都是命运的笔触,
在黑暗中,书写着未知的篇章。
想象一把古老的匕首,锈迹斑斑,刀刃依旧锋利。闭上眼睛,你能听到金属摩擦的声音,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在不同文化中,匕首的形态和象征意义各异。例如,日本的“胁差”是一种短刀,用于武士的自卫或切腹。在阿拉伯文化中,“坎达”是一种传统的匕首,常作为装饰品和身份的象征。
匕首作为一种古老的武器,不仅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在现代语言和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通过对匕首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多重意义,以及它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1.
【匕】
(象形。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汤匙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勺子。按:一说“匕”象反人形,“妣”之初文)。
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长柄浅斗,形状像汤勺。
【引证】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方食,失匕箸。(箸:筷子)
【组词】
比筋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