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3:15
“八音”一词源自古代,最初指的是古代对乐器的分类,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种材质制成的乐器。这种分类体现了古代**人对音乐和自然界材料的深刻理解。
在文学中,“八音”常用来象征音乐的丰富性和和谐,如在《诗经》中就有对八音乐器的描述,用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传统文化或音乐史时,它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术语。
同义词:乐器、音乐器材 反义词:无(由于“八音”特指一类乐器,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八音”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周礼》,其中详细记载了这八种乐器的分类和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乐器的种类和制作材料有所变化,但“八音”这一概念仍然被保留下来,成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中,“八音”不仅代表了音乐的多样性,也象征着宇宙的和谐与平衡。它体现了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提到“八音”,我联想到的是古代宫廷的雅乐,那种庄重而和谐的音乐氛围,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我的生活中,曾参与过一次传统音乐会,其中使用了多种八音乐器,那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音乐的魅力和深度。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时,我可能会这样写:“金钟石磬响,土埙革鼓鸣,丝弦木柷和,匏笙竹箫清。”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宫廷中,乐师们手持八音乐器,演奏出悠扬的乐曲,那种场景既庄重又充满艺术美感。
在西方音乐中,虽然没有“八音”这样的分类,但也有类似的乐器分类系统,如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体现了不同文化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八音”不仅是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