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0:5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0:59:27
词汇“偏国”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偏国”可能指的是一个地理位置偏远的国度,或者是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边缘化的国家。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假设性的理解进行。
“偏国”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一个地理位置偏远的国家,或者是一个在某些方面相对边缘化的国家。
在文学作品中,“偏国”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神秘或不为人知的地方,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口语或日常对话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地理或政治话题时。
由于“偏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偏”和“国”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一个在某些方面偏离中心的国家。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偏国”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在政治或经济上被边缘化的国家,或者是一个在文化上与主流社会有所隔阂的国家。
“偏国”可能让人联想到遥远、神秘、落后或坚韧等情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或者对那些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的人们的敬意。
由于“偏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个偏国的角落,
时间仿佛凝固,
古老的传说,
在风中轻轻诉说。
“偏国”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遥远的小镇,四周被山脉环绕,居民们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听觉上,可能伴随着风声和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偏国”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remote country”或“marginalized nation”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偏国”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相对模糊。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尽管它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中,它可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1.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