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7:39
词汇“偏孤”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偏”通常指偏向、不正或不平衡,而“孤”则指孤独、单独或孤立。结合起来,“偏孤”可能指的是某种偏向于孤独或孤立的状态。
由于“偏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但从字面上看,“偏”和“孤”都是古代汉语中就存在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也有所变化。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偏孤”可能被视为一种负面状态,与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关。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偏孤也可能被视为一种独立和自我反思的状态。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性格偏孤的朋友或同事,他们的孤独感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社交和工作表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偏孤”来描绘一个孤独的灵魂:
在寂静的夜里,
偏孤的灵魂徘徊,
寻找着那一丝温暖的光。
由于“偏孤”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但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孤独或孤立的状态。
“偏孤”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能够准确地描述一种偏向于孤独的状态,对于理解某些人的性格或生活状态有一定的帮助。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复杂的人类情感和状态。
1.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2.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