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5:36
畏敬:这个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畏”表示害怕、恐惧,而“敬”表示尊敬、敬重。结合起来,“畏敬”指的是一种既害怕又尊敬的复杂情感,通常用于描述对权威、神圣或强大事物的态度。
“畏敬”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论语》中提到“畏天命”,即对天命的敬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扩展,涵盖了对各种权威和神圣事物的复杂情感。
在**传统文化中,“畏敬”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强调对长辈、权威和自然界的尊重和敬畏。这种情感在教育和社会交往中被广泛提倡。
“畏敬”这个词给我一种庄严和肃穆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或是面对历史伟人时的崇敬之情。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严肃的学术会议上感受到对资深学者的畏敬,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让我既感到害怕又充满敬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畏敬”:
在晨曦的光辉中,
我畏敬地凝视着那座古老的塔楼,
它的历史,它的沉默,
让我心中涌起无尽的敬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寺庙的画面,或是庄严的仪式,这些都能引发“畏敬”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庄严的音乐或历史纪录片中的旁白也能唤起这种情感。
在英语中,“awe”和“reverence”可以部分对应“畏敬”,但“awe”更侧重于恐惧和惊讶,而“reverence”则更偏向于尊敬和敬重。
“畏敬”是一个富有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还反映了人类对权威和神圣事物的普遍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畏敬”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对某些事物的深刻感受。
1.
【畏】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引证】
《广雅·释诂二》-畏,惧也。 、 《广雅·释诂四》-畏,恐也。 、 《列子·黄帝》-不畏不怒。 、 《书·皋陶谟》-天明畏。 、 《孟子·梁惠王下》-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 《战国策·齐策》-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资治通鉴·唐纪》-然畏愬。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忧谗畏讥。 、 明·刘基《卖柑者言》-巍巍乎可畏。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畏其唇吻。
【组词】
畏威、 畏威怀德、 畏之如虎、 畏天知命、 畏死贪生、 畏戒、 畏附
2.
【敬】
(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敬,肃也。 、 《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毋不敬何允。 、 《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 《仪礼·聘礼》-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 《战国策·赵策》-敬诺。 、 《史记·陈涉世家》-敬受命。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敬进如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敬闻命关。
【组词】
敬让、 敬诚缉熙、 敬身、 敬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