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5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54:52
摧身碎首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摧毁身体,破碎头部”,形容遭受极其严重的伤害或死亡。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极端的暴力行为或灾难性的**,强调受害者的悲惨遭遇。
在文学作品中,摧身碎首 常用于描绘战争、灾难或激烈的冲突场景,用以增强描述的惨烈程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通过类似的表达来传达相似的情感或意义。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极端的暴力犯罪或事故。
同义词:粉身碎骨、身首异处、惨不忍睹 反义词:安然无恙、毫发无损、完好无缺
摧身碎首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战争和暴力行为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摧身碎首** 反映了人们对暴力和灾难的深刻恐惧和厌恶。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生命和尊严的重视。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强烈的悲剧色彩,让人联想到痛苦和死亡。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暴力和不公的反思,以及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战争或灾难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 摧身碎首 来描绘一个悲壮的场景:
战鼓隆隆,摧身碎首, 英雄血洒,悲歌长留。
结合图片或视频,摧身碎首 可以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画面,或是灾难现场的惨状。音乐上,可能会选择沉重或悲壮的旋律来配合这个词汇的情感色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rn to pieces" 或 "killed brutally",但这些表达没有 摧身碎首 那样强烈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摧身碎首 是一个强有力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极端的暴力和灾难,还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尊严的深刻关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1.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
3.
【碎】
(形声。从石,卒声。“石”是汉字部首之一,从“石”的字与石头有关。本义:破碎)。
同本义。
【引证】
《广韵》-碎,细破也。 、 《庄子·人间世》-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 、 《荀子·法行》-毂已破碎。 、 《列子·黄帝?-不敢以全物予之,为其碎之之怒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组词】
碎首、 碎折、 碎扯百裂、 碎身粉骨
4.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