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7:48
“烟熏火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烟雾弥漫,火焰熊熊。基本含义通常用来形容环境或场景非常混乱、繁忙或紧张,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的心情或状态焦躁不安。
“烟熏火燎”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对火灾场景的直接描述。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用以形容火灾的猛烈和混乱。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各种紧张和混乱的场景。
在**文化中,火灾被视为一种灾难,因此“烟熏火燎”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警示人们注意安全,避免火灾等灾难的发生。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不安。联想上,可能会想到火灾、战争或其他紧急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救援和努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公司紧急项目中体验到“烟熏火燎”的感觉,整个团队都在高压下工作,气氛紧张而忙碌。
在诗歌中,可以将“烟熏火燎”融入描述战争或灾难的场景,如:“战火连天,烟熏火燎,英雄泪洒沙场。”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火焰和烟雾的图像;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火灾的噼啪声或人们的呼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a blaze”或“in a turmoil”,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能传达出混乱和紧张的氛围。
“烟熏火燎”这个成语在描述紧张和混乱的场景时非常有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生动地描绘复杂的情感和场景,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我感到嗓子~的难受。
1.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2. 【熏】
3.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4.
【燎】
照明。
【引证】
《吕氏春秋·精谕》-桓公虽不言,若暗夜而烛燎也。
夜猎。
【引证】
《潜夫论》-昔有司原氏者,燎猎中野。
【组词】
燎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