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1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11:40
“三沐三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三次沐浴和三次熏香。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礼仪,特别是在重要的仪式或会见重要人物之前,人们会进行沐浴和熏香,以示尊重和清洁。基本含义是指非常郑重其事地准备或对待某事。
在文学作品中,“三沐三熏”常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的极度重视和精心准备。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演讲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礼仪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古代的仪式和礼节。
“三沐三熏”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特别是在《周礼》等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形容极度重视和精心准备的一个固定表达。
在**文化中,沐浴和熏香被视为清洁身体和心灵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重要的社交或仪式场合。因此,“三沐三熏”不仅体现了对仪式的尊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庄重和尊重。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的仪式感和对细节的重视,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值得推崇。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准备一次重要的演讲时,感受到了“三沐三熏”的精神。我不仅在内容上做了充分的准备,还在演讲前的状态调整上下了很大功夫,确保自己能够以最佳状态呈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沐三熏迎春至,花香满径心自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人物在沐浴和熏香的场景,周围是古朴的家具和香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水声和香炉中香烟缭绕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沐浴更衣”或“精心打扮”,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对重要场合的重视和准备。
“三沐三熏”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礼仪文化,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对重要事情的重视和精心准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沐】
(形声。从水,木声。本义:洗头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沐,濯发也。 、 《诗·小雅·采绿》-予发曲局,薄言归沫。 、 《周礼·宫人》-共王之沐浴。 、 《左传》-沐则心覆。 、 《公羊传·隐公八年》-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 、 《礼记·檀弓》-夫子助之沫椁。 、 《论衡·讥日》-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实等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组词】
沐发、 沐澡、 沐濯、 沐芳、 沐巾、 沐盆、 栉风沐雨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4. 【熏】
1. 【三沐】 再三沐浴。表虔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