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8:07
“古貌”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古老的外貌或外观。它通常用来描述具有历史感或传统风格的建筑、艺术品、服饰或人的外貌特征。
在文学中,“古貌”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的事物,如古建筑、古画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古貌”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貌显得老成或传统。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考古学,“古貌”可能特指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或文物特征。
同义词“古风”强调的是一种古老的风格或气息,而“古貌”更侧重于外观上的古老特征。反义词“现代”则指的是与古老相对的现代特征或风格。
“古貌”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古”指的是古老,而“貌”指的是外观或面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具有历史感的事物。
在**文化中,“古貌”常常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联系在一起,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社会背景中,人们对于古貌的欣赏和保护反映了对于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古貌”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怀旧和敬仰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激发人们对于过去的思考和回忆。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观过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那里的建筑和街道都保留着古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古貌”:
古貌的城墙,岁月斑驳,
历史的痕迹,深深镌刻。
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过往,
古貌的韵味,永远流传。
想象一座古老的城墙,斑驳的石砖,风化的木门,这些都是“古貌”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筝的悠扬旋律,或是古寺的钟声,这些都是与“古貌”相关的声音。
在英语中,“古貌”可以对应为“ancient appearance”或“old-fashioned look”。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古貌的欣赏和保护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存在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通过对“古貌”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历史和文化特征方面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对历史和传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灵活地运用“古貌”这个词,以传达我对历史和文化的敬意。
1.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2.
【貌】
(形声。从豹省,皃(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引证】
《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皃,颂仪也。 、 《国语·晋语》-夫皃情之华也。 、 《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貌思恭。 、 唐·李朝威《柳毅传》-貌耸神溢。 、 《庄子·养生主》-人之貌有与也。 、 《庄子·德充符》-子产蹴然改容更貌。 、 明·魏禧《大铁椎传》-貌甚寝。
【组词】
貌团团、 貌侵、 貌妍、 貌寝、 貌状、 貌容、 貌色、 貌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