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7:04
特赦:特赦是指国家元首或政府根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对特定罪犯或特定类型的罪犯免除其刑罚或部分刑罚的行为。特赦通常是出于人道、政治、社会稳定或其他特殊原因而进行的。
特赦一词源自拉丁语“amnestia”,意为“遗忘”或“不追究”。在历史上,特赦常常与政治变革、战争结束或重大节日相关联,作为一种社会和解的手段。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特赦的意义和影响各异。在一些国家,特赦被视为国家元首的特权,用于展示宽恕和仁慈;而在其他国家,特赦可能被视为政治操纵的工具。
特赦往往与宽恕、和解和希望等正面情感相关联。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正义和仁慈的思考,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权力滥用的担忧。
在现实生活中,特赦通常与重大新闻相关,如政治变革、国家庆典等。个人可能通过媒体报道或社交网络了解到这些,从而对特赦有更直观的认识。
在诗歌中,特赦可以被用来象征心灵的解脱和重生:
在黑暗的牢笼中, 希望如晨曦般降临, 特赦的恩典, 洗净了罪与罚的痕迹。
特赦可能让人联想到释放囚犯的场景,或是国家元首宣布特赦的新闻发布会。视觉上,可能是一扇打开的牢门或一群欢呼的民众;听觉上,可能是宣布特赦的庄严声音或庆祝的欢呼声。
在不同文化中,特赦的概念和实践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特赦可能与**节日相关,而在其他文化中,特赦可能更多与政治决策相关。
特赦是一个复杂的词汇,涉及法律、政治、社会和道德等多个层面。它不仅是一个法律术语,也是一个具有深远文化和社会意义的词汇。通过对特赦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影响,以及它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1.
【特】
(形声。从牛,寺声。本义:雄性的牛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特,朴特,牛父也。 、 《周礼·夏官·校人》-凡马,特居四之一。 、 《玉篇》-特,牡牛也。
【组词】
特处士、 特牛
2.
【赦】
(形声。从攴(pū),赤声。本义:宽免罪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赦与捨音义同。非专谓赦罪也。后捨行而赦废。赦专为赦罪矣。”-赦,置也。 、 《周礼·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 、 《公羊传·昭公十八年》-赦止者免止之罪辞也。 、 《书·伪允征》-先时者杀无赦。 、 《易·象卦》。疏:“谓放免。”-君子以赦过宥罪。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