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5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2:39
“不蔓不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植物生长时不蔓延也不分枝。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发展有序、条理清晰,不杂乱无章。
“不蔓不枝”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夫子之言,不蔓不枝,可以为师矣。”原意是指言语简洁有力,后来泛指事物发展有序,不杂乱。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秩序和条理,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它也被用来强调高效和有序的工作方式。
这个成语给人以秩序感和稳定感,让人联想到清晰、有序的思维和工作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这个成语来评价那些做事有条理、不拖泥带水的人。例如,我的一位同事在处理项目时总是能够做到不蔓不枝,让我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思维如树,不蔓不枝,根深叶茂,智慧之光。”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棵树,枝干分明,没有多余的枝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清晰有力的演讲或音乐的节奏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ll-organized”或“methodical”,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强调了有序和条理。
“不蔓不枝”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有序和条理的概念。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我的思想,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原则。
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之类。
宋朝时期,地方官周敦颐辞去官职,隐居在庐山莲花峰在濂溪书堂讲学,他的著名短文《爱莲说》流传到今天:“晋陶渊明独爱菊,自季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蔓】 【蔓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块根肉质。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枝,木别生条也。 、 《素问·移精变气论》-草荄之枝。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不蔓不枝。 、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宋·洪迈《容斋续笔》-正用一枝鸣。
【组词】
枝任、 枝末、 枝主、 枝杪、 枝柯、 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