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4:25
树帜(shù zh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竖起旗帜”。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个领域或活动中明确表明立场、态度或标志,通常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或宣传作用。
树帜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树帜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军事用语,指在战场上竖起旗帜以表明阵营或指挥信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用来形容在各种活动中明确表明立场或态度。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树帜可能带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政治竞选中,候选人树帜自己的政治理念,以吸引选民的支持。在商业领域,公司树帜自己的品牌理念,以建立品牌形象。
树帜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明确的。它让我联想到坚定、自信和领导力。这个词在表达立场和态度时,往往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影响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大学期间参与一个社团,我们树帜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组织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获得了校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诗歌:
在晨曦的微光中, 我树帜希望的旗帜, 迎风飘扬, 引领前行的方向。
故事:
在一个小镇上,年轻的艺术家决定树帜自己的艺术理念,他创作了一系列充满创新和想象力的作品,最终在艺术界崭露头角。
视觉联想:想象一面鲜艳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象征着坚定的立场和明确的态度。
听觉联想:听到“树帜”这个词时,可能会联想到鼓声或号角声,象征着集结和号召。
在英语中,树帜可以对应为“raise a flag”或“set a standard”,都表示明确表明立场或态度。在不同文化中,树帜的概念都具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但在具体表达和使用上可能有所不同。
树帜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用于明确表明立场和态度,还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影响力。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能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境和创作中。
1.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2.
【帜】
(形声。从巾,只(戠zhí)声。本义:旗帜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帜,旌旗之属。 、 《墨子》-长丈五尺、广半幅曰帜。 、 《通俗文》-私记曰帜。 、 《史记·淮阴侯列传》-拔赵帜,立汉赤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树帜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