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2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21:53
“三京”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广泛认可的定义。它可能是一个特定地区或文化中的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用语。在没有具体上下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指的是三个京城或首都,但这种解释需要具体的语境来证实。
由于“三京”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可能局限于特定的文学作品、历史研究或地方方言中。例如,在某些历史小说或研究中,“三京”可能指代历史上三个重要的政治中心。
由于“三京”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与特定的历史事件或文化传统相关。在不同的文献或方言中,它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在某些文化或历史研究中,“三京”可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代表了某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对于历史爱好者或学者来说,“三京”可能唤起对古代都城的想象和研究兴趣。对于一般读者,它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历史概念。
由于“三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三京”作为一个历史背景,构建一个关于三个古代都城的故事,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冲突。
结合历史图片或古风音乐,可以更好地展现“三京”的历史氛围和文化特色。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京”的词汇,但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对多个首都或政治中心的描述和理解。
“三京”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