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6:12
京承铁路是指连接**首都北京和河北省承德市的一条铁路线。这条铁路是京沈客运专线的一部分,全长约203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小时。京承铁路的开通极大地便利了北京与承德之间的交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在专业领域,京承铁路通常被提及在交通规划、铁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现代化进程或城乡之间的联系。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讨论乘坐京承铁路的体验,如速度、舒适度等。
同义词:京承线、京承高速铁路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传统慢速铁路”相对比。
京承铁路的名称来源于其连接的两个城市:北京(京)和承德(承)。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展和现代化,京承铁路也经历了从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的转变。
京承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线路,也是连接北京与承德历史文化的重要纽带。承德作为清朝的夏都,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京承铁路的开通使得更多人能够便捷地访问这些文化遗产。
提到京承铁路,可能会联想到快速、便捷的现代交通方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它也可能激发对未来交通发展的期待和想象。
个人可能会在计划周末旅行时考虑使用京承铁路,享受快速到达目的地的便利,同时体验沿途的风景和文化。
在诗歌中,可以将京承铁路比喻为连接古今的桥梁,诗句如:“京承铁轨,穿梭时空,一端是繁华的现代,一端是静谧的古韵。”
视觉上,京承铁路可能让人联想到飞驰的列车、整洁的站台和沿途的风景。听觉上,可能是列车行驶时的轰鸣声和车站的广播声。
在国际上,类似的铁路线如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连接东京和大阪,也是高速铁路的典范,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京承铁路作为一个具体的交通基础设施,不仅体现了现代科技的进步,也承载了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动态。
1.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2.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
3.
【铁】
(形声。从金,臷(zhì)声。本义:化学元素。符号Fe。一种很重的可锻、有延展性和有磁性的、主要是两价和三价的金属元素,纯铁为银白色,但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铁,黑金也。 、 《墨子·备穴》-铁锁长三丈。 、 《史记·货殖列传》-邯郸郭纵以冶铁成业。
【组词】
铁冶、 铁山、 铁石、 铁锡、 铁砂、 铁炭、 铁皮、 铁精
4.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