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4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49:15
词汇“外政”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或专业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语境下的词汇。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外政”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与外国相关的政治事务或外交政策。它可能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国际协议、国际组织等。
由于“外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如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学等学科中使用。在这些领域,“外政”可能指的是国家对外的政治活动和政策。
由于“外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外”(指外部、外国)和“政”(指政治、政策)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强调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社会背景下,“外政”可能被用来指代国家对外的政治活动和策略。
对于普通人来说,“外政”可能带来一种正式、严肃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政治活动。
由于“外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外政”融入到一个关于国际政治冲突的故事中,展示其专业性和严肃性。
由于“外政”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政治活动,可以联想到国际会议、外交官的正式着装、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场景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指代与外国相关的政治事务,如英语中的“foreign policy”。
“外政”作为一个特定领域的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国际关系和外交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深入理解国际政治和外交政策。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