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1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0:24
外敌 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来自外部的敌人,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组织或个人所面临的来自外部的不友好或敌对力量。在军事、政治和日常生活中,这个词经常用来描述那些试图侵犯、攻击或破坏某个实体利益的对手。
“外敌”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由“外”和“敌”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外部”和“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具体指代对象和使用频率有所变化。
在历史上,“外敌”常常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团结起来抵抗外敌,这个词承载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
提到“外敌”,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战争、冲突和挑战,这种词汇往往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威胁和对抗。
在个人生活中,“外敌”可能被用来形容工作中的竞争对手或个人目标的障碍,如某人在追求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将行业内的其他公司视为“外敌”。
在诗歌中,可以将“外敌”比喻为内心的恐惧或未知的挑战:
心中的外敌,潜伏在黑暗的角落, 等待着时机,挑战我的勇气和智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上的士兵对抗外敌的画面,或者在音乐中,可以联想到激昂的进行曲,象征着对抗外敌的决心和勇气。
在英语中,“外敌”可以对应为“foreign enemy”或“external foe”,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这个词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外敌”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外部威胁,还反映了人们对于挑战和对抗的态度。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应用,从而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