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3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38:26
焦热: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温度极高,非常炎热的状态。字面意思是指物体或环境因高温而变得焦灼、热烈的程度。
“焦热”一词源于汉语,其中“焦”字原指物体因高温而变黑或烧焦,“热”则指温度高。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极端高温的词汇。
在许多文化中,高温天气常常与干旱、火灾等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因此“焦热”这个词也常常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
提到“焦热”,我联想到的是炎炎夏日,汗水淋漓,以及对清凉的渴望。这个词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官体验,让人感受到高温带来的不适。
在某个炎热的夏天,我曾经历过一次焦热的户外活动,那种热浪袭来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焦热”:
焦热的阳光下, 沙漠如火, 每一粒沙, 都是炙烤的记忆。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corching”或“blazing”,它们也用来形容极端的高温。
“焦热”这个词在描述极端高温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温度的概念,还带有一种情感上的强烈体验。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文本的感官效果和情感深度。
1.
【焦】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火所伤也。 、 《玉篇》-焦,火烧黑也。 、 《礼记·内则》-濡灸之举焦。 、 《素问》-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组词】
焦盆、 焦鎚、 焦尾、 焦霹雳
2.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