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2:11
“京口”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古代**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地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在历史上,京口曾是重要的军事和商业中心,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闻名。
在文学作品中,“京口”常被用来指代镇江或其历史地位,如在古诗文中可能提及京口的战略位置或其繁华景象。在口语中,现代人可能更多地使用“镇江”这一名称,而“京口”则更多保留在历史或文学的语境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地理学,京口可能被用来具体指代特定的历史**或地理位置。
“京口”一词源于古代对地理位置的命名,其中“京”可能指重要或中心,“口”指江河的入口或交汇处。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口作为地名的具体含义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的地理和文化意义保持不变。
在的历史文化中,京口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成为多个朝代的重要城市。它不仅是军事要塞,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许多历史和文化成就都与京口有关。
提到“京口”,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感、江河的壮阔以及文化的繁荣。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访问过镇江,可能会对京口的历史遗迹或文化景观有深刻的印象,如参观过京口的古战场或历史博物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京口古渡头,江水悠悠,千年风华,一叶扁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京口的古老码头和繁忙的江面;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一首古风乐曲,以增强对京口历史氛围的感受。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京口”这一特定地理名称的词汇,但类似的地理特征和文化意义在世界各地都有体现。
“京口”作为一个历史地名,不仅承载了地理信息,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层次。
1.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