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0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04:30
词汇“京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推测和解释。
“京冢”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京城的坟墓”。其中,“京”指的是京城,即首都或大城市,“冢”指的是坟墓或墓地。
由于“京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历史文献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用以描述古代京城中的墓地或坟墓。
由于“京冢”的使用场景非常有限,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同义词:墓地、坟场 反义词:无(因为“京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反义词不适用)
“京冢”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用于描述京城中的墓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其他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京冢可能指的是京城中的贵族或皇族的墓地,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这些墓地通常规模宏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信仰。
对于“京冢”,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庄严和肃穆,以及历史的厚重感。它可能唤起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敬畏。
由于“京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京冢”用于描述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墓地,赋予故事以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底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京冢,周围环绕着参天的古树,显得庄严而神秘。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墓碑的声音,或是远处传来的钟声。
由于“京冢”是一个非常特定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京冢”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结合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的深度。
1.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2.
【冢】
(形声。从宀(mì),豕(chù)声。冖,表地覆盖。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高而大的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冢,高坟也。 、 《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 、 《方言十三》-冢,秦晋之间或谓之陇。 、 《诗·大雅·緜》。传:“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坛。-乃立冢土。 、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 、 清·袁枚《祭妹文》-其下两冢。
【组词】
野冢、 疑冢、 冢人、 冢土、 冢田、 冢宅、 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