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0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02:36
由于“[幛词]”这个词汇在标准汉语中并不存在,我无法提供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不过,我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推测其含义,并进行分析。
“幛词”可能是指一种用于特定场合或目的的词语,类似于“套话”或“陈词滥调”。它可能指的是那些在特定情境下被反复使用,以至于失去了原本意义的词汇或短语。
由于“幛词”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幛词”可能被视为缺乏真诚和创造性的表现,反映了社会对于创新和真实表达的追求。
“幛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枯燥、乏味和缺乏创意的表达,给人带来一种厌倦和不满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会议或演讲中充斥着“幛词”,这些场合往往让人感到无聊和缺乏实质内容。
在创作中,可以故意使用“幛词”来营造一种讽刺或幽默的效果,例如在诗歌中:
在这陈腐的舞台上,
幛词如潮水般涌来,
淹没了真实的声响,
只留下空洞的回响。
“幛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单调的演讲声音和重复的文字画面,缺乏变化和新鲜感。
如果“幛词”在其他语言中有对应的词汇,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文化中对于陈词滥调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幛词”作为一个可能的概念,提醒我们在语言表达中追求真实和创新,避免过度使用那些失去生命力的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我们应该努力寻找新鲜和有意义的表达方式,以保持沟通的活力和有效性。
1.
【幛】
(形声。从巾,章声。巾,丝麻织品。本义:旧时用布帛一副上面题字,作为庆吊的礼物)同本义。
【引证】
曾国藩《致相润芝中丞书》-谨具祭幛一悬。
【组词】
寿幛;挽幛;喜幛
2.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