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1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10:34
词汇“[幞巾]”是一个较为古老且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幞巾”是指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通常由布料制成,用于固定头发或作为装饰。在古代**,幞巾是男子的常见头饰之一,尤其在汉代至唐代较为流行。
“幞巾”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具体词源可能与古代的服饰*俗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幞巾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该词汇。
在古代**,幞巾不仅是实用的头饰,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材质和款式的幞巾反映了佩戴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
幞巾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人雅士,给人一种文雅、古朴的感觉。在现代,提及幞巾可能会唤起对古代文化的怀旧情感。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过一件保存完好的幞巾,这让我对古代的服饰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文人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写:
青衫幞巾束,墨香满袖风。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幞巾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古代文人的画像、古装剧中的场景等。听觉联想可能包括古装剧中的背景音乐,唤起对古代氛围的感受。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幞巾的头饰也有出现,如日本的“袱纱”(ふくさ),但具体用途和形式有所不同。
通过对“幞巾”的学*和分析,我更加了解了古代*的服饰文化,以及它在文学和历史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虽然现代使用较少,但在学和研究古代文化时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1.
【幞】
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也称“幞头”(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项,故称“幞头”)。
【引证】
《古今小说》-高幞广带。 、 《水浒传》-门前小鬼,折臂膊不显狰狞,殿上判官,无幞头不成礼数。
2.
【巾】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巾,佩巾也。 、 《仪礼·士冠礼》-沐巾一。 、 《礼记·内则》-盥卒授巾。 、 《仪礼·士丧礼》-布巾环幅不凿。 、 《仪礼·特牲馈食礼》-静其巾幂。 、 《战国策·魏策》-儿女共沾巾。 、 宋·张俞《蚕妇》-归来泪满巾。 、 清·林觉民《与妻书》-巾短情长。
【组词】
花巾;小丝巾;巾栉、 巾帚、 巾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