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3:3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3:30:46
“只手遮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只手就能遮住天空”,比喻一个人权力极大,能够控制或影响整个局面,掩盖真相或操纵一切。
“只手遮天”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它的形象比喻在古代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已有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
在**传统文化中,权力和权威一直是重要的社会议题。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权力滥用的警惕和批评,也体现了对公正和透明的社会秩序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涉及到权力滥用和操纵,容易让人联想到腐败、不公和黑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或听说某些人或组织试图“只手遮天”,掩盖真相或操纵舆论。这种行为往往引起公众的愤怒和抵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只手遮天,掩盖了真相的光芒,
但正义的火焰,终将烧穿这虚伪的幕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ll strings”或“wield power”,但它们没有“只手遮天”这样强烈的视觉和权力象征意义。
“只手遮天”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权力和控制的主题,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也能在表达中增加深度和丰富性。
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又说皇上已知道了这件事,终究会水落石出,旁人别想~,瞒过了圣明天子。
1.
【只】
(指事。小篆字形。上为“口”,下面两点表示气向下。本义:句末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
【引证】
《诗·鄘风·柏舟》-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遮】
(形声。从辵(chuò),庶声。本义:阻挡;拦阻)。
同本义(使不通过,使中途停止)。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 《吕氏春秋》-子不遮乎亲,臣不遮乎君。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遮豪民于道。
【组词】
遮影、 遮止、 遮迭、 遮路、 遮遏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