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12:0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2:06:52
流徙: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流动迁徙”,通常指的是人或动物因为某种原因(如战争、灾难、经济压力等)而被迫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四处漂泊或迁徙。
“流徙”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流”和“徙”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流动”和“迁移”。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提到“流徙之民”。
在**历史上,流徙常常与战争、灾难或政治迫害相关联,如“流民”一词常指因战乱或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的民众。
“流徙”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无家可归、四处漂泊的艰辛生活。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因工作调动或学*需要而经历的短暂流徙,这种经历虽然不同于被迫的流徙,但也能体会到离开熟悉环境的不易。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流徙的脚步,踏过岁月的荒原,每一粒沙,都是故乡的泪。”
在英语中,“流徙”可以对应为“migration”或“exile”,但“exile”更多指政治上的流放,而“migration”则更广泛地指人口的移动。
“流徙”这个词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历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表达相关主题。
1.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2.
【徙】
(形声。从辵(chuò),止声。本义:迁移)。
同本义 (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动)。
【引证】
《说文》-徙,迻也。 、 《广雅》-徙,移也。 、 《周礼·比长》。注:“谓出居异乡也。”-若徙于他。 、 《孟子》注:“谓爰土易居平肥硗也。”-死徙无出乡。 、 《荀子·成相》。注:“迁也。”-百里徙。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徙武北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非死则徙。雾徙于后。
【组词】
徙倚、 徙贯、 迁徙、 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