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3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2:44
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以安徽省桐城县(今桐城市)为中心,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等。该派别主张文学应追求“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实用性和道德教化功能,风格上追求简洁、明快、质朴。
桐城派主要在文学和学术领域中被提及,尤其是在讨论清代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散文创作时。在口语中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交流中较为常见。
同义词:古文派、文以载道派 反义词:浪漫派、唯美派(这些流派更强调文学的审美和情感表达,与桐城派的实用主义和道德教化功能相对立)
桐城派得名于其代表人物多来自安徽省桐城县。该派别在清代中后期形成,其文学主张和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散文创作领域。
桐城派的形成与清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当时社会注重儒家道德教化,桐城派的文学主张正好符合这一社会需求,强调文章的实用性和道德教化功能。
提到桐城派,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清高、质朴和责任感。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在学*和研究*古典文学时,桐城派的文章常常被作为重要的学材料,帮助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在创作现代散文时,可以借鉴桐城派的简洁质朴风格,使文章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文人坐在桐城县的庭院中,笔耕不辍,周围是古朴的建筑和静谧的自然环境。这种场景可能会带来一种宁静和专注的听觉和视觉体验。
在西方文学中,类似桐城派的文学流派可能是那些强调实用性和道德教化的文学**,如18世纪的启蒙文学。
桐城派作为清代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其文学主张和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了解桐城派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古典文学,还能在现代文学创作中找到灵感和借鉴。
1.
【桐】
(形声。从木,同声。本义:木名,也名“荣”)。
树名 古书中多指梧桐科的梧桐,还有大戟科的油桐,玄参科的泡桐等。
【引证】
《说文》-桐,荣也。 、 《尔雅》。按,与梧同类而异,皮青而泽,荚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谓之青桐。皮白,材中琴瑟,有华无实者为桐,亦谓之梧桐。-荣,桐木。 、 《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 、 《礼记·月令》-桐始华。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工之侨得良桐。
【组词】
桐人、 桐子、 桐木人、 桐花烟、 桐杖
2.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
3.
【派】
英文pass的音译
【组词】
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