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4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44:58
词汇“拣口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地区的用语。由于缺乏广泛的文献资料和使用实例,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可能会受到限制。以下是基于有限信息的一些分析尝试:
“拣口儿”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选择或挑选食物的口味。在某些方言中,“拣”有选择的意思,“口儿”则可能指口味或食物。
由于该词汇的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难以确定。可能在一些地方性的文学作品或口语交流中出现,用于描述人们在饮食时的选择行为。
由于“拣口儿”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过程不详。可能源自某个地区的方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可能有所变化。
在某些地区,人们可能特别注重食物的口味和选择,因此“拣口儿”这样的词汇可能在当地的饮食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对于不熟悉该词汇的人来说,它可能带来一种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联想,也可能让人感到新奇和陌生。
由于该词汇的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创作中,可以将“拣口儿”用于描述一个对食物口味有特别要求的角色,增加作品的地方色彩和生动性。
由于该词汇与食物相关,可能会联想到各种美食的图片和烹饪时的声音。
由于“拣口儿”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拣口儿”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研究和分析受到资料的限制。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地方性词汇可以增加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考虑其通用性和接受度。
1.
【拣】
(形声。从手,柬声。“柬”亦兼表字义。本义:挑选,选择)。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揀,择也。
【组词】
拣人、 拣换、 拣口儿、 拣发、 拣有头发的抓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