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03:0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03:07:42
词汇“坚坐”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的表达。根据字面意思,“坚”通常表示坚定、坚固,而“坐”则是指坐下的动作。因此,“坚坐”可以理解为坚定地坐着,或者坐得非常稳固。
由于“坚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坚”和“坐”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禅宗和冥想传统中,“坚坐”可能与打坐、冥想等实践相关,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身体的稳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坚坐”来形容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专注的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坚坐于时光的河流,
心随波纹静谧流转。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描述性的短语来表达,如英语中的“sit firmly”或“sit still”。
“坚坐”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传达了一种坚定和稳定的状态,对于理解和表达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注的态度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坚】
(会意。从臤(qiān),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引证】
《说文》-坚,刚也。 、 《广雅》-坚,坚土也。 、 《九章算术·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 、 《韩非子·五蠹》-铠甲不坚。 、 《战国策·燕策》-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 、 《孟子·公孙丑下》-非不坚利。 、 《史记·陈涉世家》-披坚执锐。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砚冰坚。
【组词】
坚瓠、 坚冰、 坚顽、 坚确、 坚滑、 坚润
2.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