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2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28:08
词汇“京丘”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因此,对于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将面临一定的挑战,因为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然而,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尝试进行一些分析。
“京丘”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京城的丘陵”或“京城的土丘”。其中,“京”通常指代首都或大城市,而“丘”指的是小山或土堆。
由于“京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出现,用来描述某个历史时期京城周边的地理特征。
由于“京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实际的使用例句。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可能包括“京郊”、“京畿”等,这些词汇都与京城周边的地理位置有关。反义词则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因为“京丘”本身的使用非常有限。
由于“京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非常有限。可能需要查阅特定的历史文献或地理资料来获取更多信息。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京丘”可能被用来象征某种特定的历史或地理特征,例如某个历史时期的京城周边地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京丘”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对于研究历史或地理的学者来说,它可能具有特定的意义。
由于“京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非常低。
在创作中,可以将“京丘”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历史或地理情境。例如,在诗歌中描述一个古老京城的宁静与变迁。
由于“京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在想象中,可以联想到古老京城的宁静景色和悠扬的钟声。
由于“京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的信息非常有限。
总的来说,“京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使用和意义非常有限。对于语言学习和表达来说,它可能不是一个重要的词汇。然而,对于研究特定历史或地理情境的人来说,它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1.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京,人所为绝京丘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辨京陵。 、 《淮南子·览冥》-筑重京。 、 《吕氏春秋·禁塞》-为京邱若山陵。 、 《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 、 《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
2.
【丘】
(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 、 《广雅·释丘》-小陵曰丘。 、 《诗·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麦。 、 、 《书·禹贡》-是降丘宅土。 、 《周礼·大司徒》-北陵坟衍。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性本爱丘山。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苫蔽成丘。
【组词】
荒丘、 丘林、 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