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7:04
敌焰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敌人的气焰或嚣张的气势。它通常用来形容敌对势力或敌人的傲慢、嚣张或侵略性行为。
“敌焰”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敌”和“焰”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敌”指敌人,“焰”指火焰,合起来形象地描述了敌人的嚣张气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敌焰”常与战争、冲突和对抗相关联。它反映了人民在面对外来威胁时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敌焰”这个词带有一种紧张和敌对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战争、冲突和对抗。它可能激发人们的警惕和防御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国际政治或军事话题时,它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敌焰如狂风,肆虐在无垠的夜空,勇士的剑光,划破黑暗,守护和平的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nemy's arrogance”或“enemy's aggression”,但“敌焰”这个词更具有形象性和情感色彩。
“敌焰”这个词在描述敌对行为和气势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敌人的嚣张,也反映了面对威胁时的坚定和勇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情感色彩。
1.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
2.
【焰】
(形声。从火,臽(xiàn)声。本义:火苗)。
同本义。
【引证】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又如:内焰(火焰的中间部分);外焰(火焰最外层);焰段(见“艳段”);焰烘烘(焰腾腾。火焰旺盛的样子;引申为情绪激昂);焰头上(喻指兴旺发达);焰焰(火苗起初的样子)-烟焰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