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3:3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3:35:54
“不可须臾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能片刻离开”,强调某物或某人对于主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必须时刻伴随或依赖。
“不可须臾离”源自古代汉语,其中“须臾”指的是极短的时间,整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极端的依赖或必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人际关系,也用于描述物品或情境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依赖性是一种美德。因此,“不可须臾离”这个成语在描述这种关系时,往往带有一种积极和正面的情感色彩。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安全感,因为它描述了一种深度的依赖和亲密。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我传达一种强烈的情感联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我对家人的依赖。无论我走到哪里,家人总是我不可须臾离的支持和依靠。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如影随形,不可须臾离,你是我生命中的光,照亮我前行的路。”
视觉上,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两个人紧紧相拥的画面,或者一件珍贵的物品被小心翼翼地保管。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一首温柔的旋律,表达着深深的依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dispensable”或“cannot be withou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依赖和必要性的概念是相似的。
“不可须臾离”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帮助我准确地传达深度的依赖和亲密关系。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价值。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
道之~,吾既闻命矣。乃曰‘兴亡何代无之’,竟视亡国为应有之事,真是全无心肝。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可】
3.
【须】
(本字作“须”。后来写成有鬚,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xié),头,彡(shān),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须,面毛也。 、 《礼记·礼运》引《说文》-须,谓颐下之毛。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皙鬒须眉。 、 《礼记·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 、 《汉书·高帝纪》-美须髯。 、 《乐府诗集·木兰诗》-下担捋髭须。 、 《汉书·李广苏建传》-须发尽白。
【组词】
须眉浊物、 虬须、 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
4.
【臾】
(会意。《说文》:“从申,从乙。”不详。双音词“须臾”,片刻,一会儿)捆住拖拉。
【引证】
清·姚鼐《登泰山记》-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善。
【引证】
《集韵》-臾,善也。
5.
【离】
(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离,离黄仓庚也。 、 《易·说卦》-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 、 《颜氏家训》-离则配禹。 、 《诗·邶风·旌丘》-流離之子。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